業務咨詢:13809042500
銷售座機:025-85581709
地址:南京市棲霞區科創路1號金港科創園綜合樓11樓
后循環缺血性眩暈多見于中老年患者,發病無顯著規律,存在治愈難、反復等特征,極易導致急性腦血管疾病,因此危及患者生命。眩暈發病是由于多種原因誘發的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障礙,從而出現腦干、丘腦、小腦、枕葉等神經病變。后循環缺血性眩暈臨床表現為頭暈和目眩,輕者頭暈眼花、頭重腳輕,重者眩暈無法站立。目前關于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療效的評估多為患者臨床癥候改善與否的自身體驗,而缺乏相對客觀的依據。經顱多普勒(TCD)于1982年誕生,可無創性檢查顱底大動脈血流動力學,從而顯示腦血管不同時期病理變化,由血流速度、血流頻譜及音頻作出疾病診斷。通過經顱多普勒技術可以直接了解顱底Willis環上各血管(包括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和頻譜形態,進而判斷血管彈性。本研究收集2013-09~2014-09治療的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治療前后的經顱多普勒資料,為臨床診斷及規范化治療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收集2013-09~2014-09規范治療的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齡45~76歲,平均54.8歲;合并高血壓1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5例。本次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標準,入選患者符合后循環缺血診斷標準,不存在意識障礙,所有入選研究對象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后循環缺血與眩暈的診斷標準分別參考2006年《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2010年《眩暈診治專家共識》。
治療方法: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d,尼莫地平30mg/d,并依據患者病情給予降顱壓、降脂、降糖等對癥治療,另外,還予以中藥活血治療。
經顱多普勒檢查:采用經顱多普勒(TCD,DIGI-LITE,以色列RIMED公司制造)對患者治療前后進行檢查,2MHz脈沖探頭,患者治療后也需進行基底動脈及雙側椎動脈的血流速度變化情況檢查。患者左側臥位,探查基底動脈(BA)和雙側椎動脈(VA),記錄各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張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動指數(PI),觀察血流頻譜的形態,其中TCD椎動脈標準值40~60cm/s,基底動脈50~80cm/s。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治療好轉標準》中有關眩暈的療效評定標準進行判斷。眩暈的分級及臨床療效評定:(1)眩暈程度分級:0級:無癥狀;1級:自感頭暈不穩;2級:輕度眩暈,能行走,步態不穩;3級:嚴重眩暈,閉目臥床,伴自主神經癥狀。(2)療效評定:臨床控制:眩暈癥狀消失;顯效:3級降至1級;有效:3級降至2級或2級降至1級;無效:眩暈癥狀無改變或加重。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為有效,并據此計算有效率。
數據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統計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數據采用t檢驗,非等級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86例后循環缺血患者行經顱多普勒檢查,可見入選患者均血流異常,其中64例椎基底動脈的終末支大腦后動脈血流異常(74.42%)以血流減慢為主,椎基底動脈和大腦后動脈血流速減慢分別是67.44%和51.16%,少數出現動脈硬化癥,分別是40.70%和29.07%。多數患者同時出現頸內動脈血流異常,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發生率較為接近,分別為86.04%和86.05%,以血流減慢為主。
本文治療后有效74例,總有效率為86.05%,無效12例。有效者VA和BA的Vs、Vm均較治療無效者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行經顱多普勒分析,并將VA和BA的Vs、Vm作為臨床有效相關的TCD參數,可評價臨床治療效果。
討論
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是中老年人群中易發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由腦血管硬化誘發的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低,形成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和目眩,輕者頭暈眼花、頭重腳輕,重者眩暈無法站立。預防和及早治療是降低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對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治療主要采取抗凝、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集等措施,給予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等藥物,但療效個體差異較大,未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通常認為與血管痙攣、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液流變學有關。其中血管痙攣是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發病機制的最早解釋,當頸椎問題、外力或機械性擠壓刺激椎動脈管壁上交感神經,造成椎動脈痙攣。研究發現,TCD檢查均可見非正常血管,診斷為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缺血癥狀與血管痙攣相關。血脂異常、血流變異常以及炎性因子都會誘發動脈管壁粥樣硬化,形成椎基底動脈狹窄。血流變異常,導致血液黏度增加,影響微循環灌注,增加血流阻力,加重腦缺血,出現眩暈等癥狀。
TCD無創性檢查顱底大動脈血流動力學,顯示腦血管不同時期病理變化,由血流、速度、頻譜及音頻作出疾病診斷,具有快速、簡單、無創等特點,有利于臨床診斷并提供可靠客觀依據。通過經顱多普勒技術可以直接了解顱底Willis環上各血管(包括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和頻譜形態,進而判斷血管彈性,可為輔助診斷頸性眩暈提供參考依據,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表明,行經顱多普勒分析,并將VA和BA的Vs、Vm、PI作為臨床有效相關的TCD參數,可評價臨床治療效果。TCD可以克服傳統腦血管疾病檢查不準確性,同時行TCD檢查后循環缺血性眩暈可避免常規造影劑對機體的傷害,TCD結果也會進一步行CT或MRI影像檢查提供血流動力學參數,也為后循環缺血性眩暈診斷、治療提供參考依據。